close

立法院將開放公民記者採訪,並傳出相關辦法擬規定公民記者必須提出採訪計畫,便可獲得一會期或一年的立法院採訪證。此消息傳出,引來許多網友批評,部份學者也加入反對行列。

理由是,將記者分為公司(有組織)及個別的公民記者兩類,覺得公民記者有被歧視之嫌。

網友的反彈可以理解,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事實上,目前立法院的規定,公司型態的媒體,也非理所當然就拿得到立法院採訪證,而是同樣每會期要提出申請,而且有張數限制。此外,也不是所有公司型態媒體都能獲得核發採訪證;尤其網路媒體要看其採訪頻率及議題焦點是否和立法院有關而定。

其實,是否應提出採訪計畫作為核發標準,可以進行討論,不一定是最好方法,但是若主張不須任何限制,任何自稱公民記者都可拿到立法院採訪證,不僅公司型態的媒體將因為不公平而反彈,實務上也根本不可行。
不可行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人人自稱公民記者就可以入院採訪,那大概以後也不需要旁聽規定,因為一證在手,進出完全自由,何必被限制在目前每天須辦理臨時旁聽證的麻煩中? 甚至,立法院乾脆可以不用任何門禁,全部開放民眾自由出入就好。

當然,如果台灣的立法院可以做到像菜市場一樣任何人都可以逛大街,其實也無須發證了,或許將是世界上最親民的國會,也是舉世無雙的創舉。但真正的自由主義者,恐怕也不敢輕易做此主張。

更且,回到開放公民記者採訪的初衷,這樣毫無限制的開放,真有助於促進新聞採訪並保障人民知的權利?
經濟學中對共享資源的論述,應該可以說明此一困境。一個公共停車場,如果全部免費提供所有人停車需求,則其發揮效益將大大低落,因為反正先佔先贏,真正需要使用者反而不容易停到位置。一旦加入使用者付費的機制,則自然排除沒那麼急迫需要停車者,真正需要停車者也會願意承擔付費的代價。亦即適度的限制,反而提升更高的效率。

何況,任何室內採訪空間都有物理上的限制,實務上,如何讓所有人都獲得同樣的採訪權,本身就會是一個難題。

除此之外,不能排除有人假借公民記者採訪之名,行監視或壓迫立委行使職權之實,甚者危害立委及官員的安全。至於利用立法院採訪證在外招搖撞騙,就更不用說了,必然衍生更多問題。

立法院長蘇嘉全願意開放公民記者採訪是好事,是國會透明的一大步,未來以此推廣到全國中央部會,以至於地方政府和議會,將能真正做到打開政府大門、人民作主的目標。

但是如何開放卻是一個相當棘手的難題,尤其要符合公平性、開放性和可行性,相當不容易。也因此需要進一步的集思廣益,也需要理性的討論,而非採取「公民我最大」的心態,以致原本的美意,最後落得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地步。屆時,最高興的應該是那些不願被開放檢視的政客了。


文章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國會採訪--公民記者不設限--061510853.htmlLV包包 LV皮夾 LV長夾 LV專櫃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夢菱拜視計只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