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余宛如,在立法院提出了希望修正立法院議場規則第十條的提案,內容是為,希望得以開放行政官員、立法委員可以帶三歲以下的孩童進入,為了是能及時就近照顧或哺餵嬰幼兒,以完善立法院親嬰幼兒之環境。

根據余宛如的新聞稿,她的目的在於希望此提案具有象徵性的意義,因此希望由開放立法院開始,進一步影響企業與更多的職場空間。

其後的這幾天,這項提案在網路公眾論辯的場域裡,引起了軒然大波,包括蘋果小編不假思索的「引戰」式批評,寫下了「選立委不是給你爽的」的攻擊性語言,隨後在幾個小時後,該篇動態便被移除,但是這個舉動引發了很有趣的網路現象,基本上來說,支持蘋果小編的觀點,跟著一起起鬨的網友還不在少數,而網路上群起為余宛如辯護的,多半是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而辯護的觀點,就是站在所謂的「性別」意識與「友善職場」的立場上,這些公共知識分子,開始就網友的案例進而批評台灣人的性別平權觀念落後。

但是,這個討論有一個吊詭的誤區,固然有許多不理性的網民,因為長期對台灣政治感到厭惡,於是便站在一種「立委究竟還要多爽」的角度發出惡意的批判,也有諸如「把小孩帶進神聖的議場,像什麼話」的這類刻板想法,但還是有少部分的家長、職業婦女,是真心想要問:「立法院改了,那我們呢?」「立法院起帶頭作用,一般企業會跟進嗎?」

我認為一概以「性別意識不及格」等標籤,去看待這類有燃眉之急的一般人,是非常值得討論的一件事,意即公共知識分子也犯了某些知識上的階級與歧視,將他們慣常的知識語言,套用在一般人的脈絡下,去苛責她們,為什麼不懂余宛如此舉有多麼地神聖,也反應出了台灣政治環境長久以來的一個大問題。

倘若要營造友善職場,並不是僅透過立院帶頭,便能有立竿見影之效,余宛如的行為,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對長久以來充滿「男性霸權」的國會,丟出了一個疑問,提出了一個挑戰,因為在傳統的思維中,帶小孩子是女人的事,這也隱喻著,婦女要去工作,但是小孩子的問題妳要自己解決的不平等,換言之,余的提問,其實是很有反省性的。

再者,軟硬體的配套除了需要思維的轉換與時間的遞延外,更重要的就是,需要很多的錢,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所有的「婦友友善職場」評比,得到高分的國家,通常都是歐洲的小國,也就是所謂的福利國,外因來說,這些國家非常早就碰到了少子化問題,所以,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改善國家內部,從思維到軟硬體與制度上的變革;再來,這些國家的普遍稅收都非常地高,才能負擔起國家內部諸如托育的硬體、補助,學費的補助等等的少子化政策,就現實面來看,這就不是單純的「象徵性」「帶頭作用」就能一語帶過的部分。

台灣的社會長久以來就有一個思維,無論是多數人或是掌權者,大家都把事情簡化來看,再標籤化的批評,比方以上述的例子,起了帶頭作用之後,立委們真的敢接著修法,要求台灣某些企業開始在公司內部設立托育機制,修改性別平權法條嗎?那又要到什麼時候才能修法呢?我想這是所有有小孩的雙薪家庭,都想要問的問題。

再來,政府在許多管理層面上,確實有一個問題,也就是政府多數時候只能給蘿蔔,以獎勵的方式來「鼓勵」企業,而不能直接拿出棍子,定訂硬性的處罰來進行許多公共政策的推動,換言之,看在一般媽媽的眼中,就會覺得這類的政策,給人一種「等你們象徵完帶頭完,我小孩都不知道幾歲大了」的觀感,對於政府政策的無奈與失望,只能選擇繼續想辦法自立救濟,便是一般人真實的感受,而這類普通家庭的父母親,只是說出自己確切的需求,卻在網路媒體的帶風向行為裡,被公共知識分子貼上「性別意識」不足,不尊重「友善職場」的標籤,這其中,必然存在著許多需要被大家更細膩地去反省的空間,而顯然的,台灣的媒體與公共知識分子,除了為了流量的操弄,與帶有階級地使用知識語言的批評之外,並沒有具備足夠的能力去帶動社群中的公眾進行思辨,進而解決許多眼前迫切的問題。


文章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友善職場性別平權-150339105.htmlLV包包 LV皮夾 LV長夾 LV專櫃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夢菱拜視計只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