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不是那麼可怕,重點是怎麼樣早一點診斷,早一點治療。」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陳啟明指出,台灣從2008年到2012年之間,第一期以上的乳癌成長了29.3%。2013年,乳癌更成為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佔25.3%,死亡率卻是第四位,雖然發生率成長、但死亡率在下降。

 

陳啟明指出,乳癌包括全部期別的平均5年存活率為87.3%,10年存活率為80.1%,存活率比許多癌症高。「只要愈來愈早期發現,存活率還會再提高,」

 

現行的乳癌篩檢還是以乳房攝影及超音波為主。乳房攝影適用於45歲以上無症狀,無家族史或40~44歲高危險群婦女的乳癌篩檢。乳房攝影可以確認乳癌病灶大小、位置、是否為多發性或兩側性,也可看到是否有微細鈣化。超音波的好處則是可以診斷乳房內是水泡,還是實質的東西。

 

和信治癌中心副院長陳啟明日前在《康健》雜誌舉辦的「與癌共處論壇」上提到,乳癌的主要篩檢工具仍是超音波,並不建議病友以正子攝影做為篩檢方式。圖/《康健》雜誌提供

一張正子攝影輻射劑量抵幾百張X光

 

值得一提的是,陳啟明並不建議民眾在乳癌篩檢上使用正子攝影,因為「同位素的劑量等於照幾百張胸部X光片」。

 

在治療方式上以手術為主,約9成以上的病患會接受乳房全部或局部切除手術,且依病灶狀況合併進行腋下淋巴結清除與轉移病灶切除等手術;有些使用局部切除的患者要合併放射線治療。「現在手術愈做愈小, 手術的選項也變多,」陳啟明表示,現行的乳癌治療朝「乳房、淋巴盡量留下來,」適當而不過度治療。

 

由於乳癌確切原因不明,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提高治癒率。

 

他建議成年女性每個月至少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若發現任何可疑腫塊或出血性分泌物,應儘快找醫師檢查。45歲以上女性應每年做乳癌篩檢。注意飲食習慣、保持規律運動也很重要。

 

他提醒,有病人去年、前年就摸到有腫塊,因為怕乳房被割掉而不敢做檢查, 後來腫塊變更大。「不要到爛掉、出血才來看醫生。」

 

陳啟明的病患、北市天晴身心診所兒童精神科醫師李慧玟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走出罹癌低谷的心路歷程。

 

31次放療、5年服藥 李慧玟抗癌成功11年

身為乳癌病友的精神科醫師李慧玟以寫日記方式去擁抱罹病的不舒服。圖/《康健》雜誌提供

2004年之前的李慧玟考上博士班學有所成,順利進入公家的醫療體系,卻在例行檢查中發現罹患乳癌第二期。

 

「有些病友會說為什麼是她,花這麼多時間想這個,與其想碰到這些事情我可做什麼,」李慧玟說。

 

「任何的不舒服,都是可以去擁抱的,我用寫日記的方式去感受它,」她說,寫日記也讓她重新找到自己。

 

李慧玟建議病友在診斷、治療中要化被動為主動。「要知道在治療中期醫師提供那些資訊,以及我可以在我的疾病裡做什麼,」她說。

 

她也曾經問主治醫師陳啟眀,「癌症如何能夠不轉移?」他回答:「快樂的生活、運動、減肥,唱唱歌也很好。」

 

李慧玟也提醒病友,不能只靠食療,一定要遵循正規治療。

 

李慧玟歷經多次化療、31次放射線治療,以外加5年口服乳癌治療藥物後,恢復健康已11年,現在每年定期追蹤。

民報x康健雜誌:「與癌共處」癌症專題

 


本文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043119920.htmlLV包包 LV皮夾 LV長夾 LV專櫃 LV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夢菱拜視計只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